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本地要闻

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丨汕头居平路

时间:2023-06-03 08:23:09 来源:作者:

【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丨汕头居平路】,汕头传媒网小编搜集了很多内容整理得出,希望答案能帮到你.

小公园

这个春节,小公园是汕头第一“网红”经典,元宵夜更是万人空巷。

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以及多元复合的潮汕地缘文化是汕头市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三个主要风貌特征,是富有魅力的城市个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遗产。

今天小编和您一起分享湾友阿陆的大作《汕头市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一起感受小公园的人文魅力。

输12

1 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

1.1 因地赋形的空间形态

以小公园亭为核心,向升平、国平、安平路五向辐射,居平、永平、商平等道路环形连接,构成了完整系统的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这种以放射形设计而称道的严谨布局在国内外城市中并不多见,是结合汕头自然地形向西南沿海不断推进而逐步演变改造而成的结果(上图)。

环形道路是随着海岸线的变迁,私人铺面和货栈出于经营方便铺设路面而自然集合形成道路雏形。例如六邑会馆所在的商平路,便是当时的海滨一带,在其附近今三太市后街就曾建有停靠红头船的码头。放射性道路是联系码头和商铺的主要通道,有些街道,例如永泰路,是沿着当时的沟渠河流走向而建成的。可见,汕头小公园地区的环形放射状路网是自然地形变迁与成熟的规划建设手法巧妙结合的产物。

1.2 强调功能的空间尺度

对应当时的小型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方式较为简单等特点,环形放射状道路网把整片地区在原有基础上分隔形成每个为2~4公顷的商业住宅街坊,而小公园街道路面宽9~11米,沿街建筑以三、四层为主,道路空间宽高比D/H为0.8~1,空间尺度小,道路密度大,沿街铺面林立,非常适合进行以步行为主的商业购物和洽谈活动(上图)。

小公园中山亭附近一带,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是放射状道路,居平路、外马路、升平路、旧公园前路、同平路构成环形线路,各路段均不超过200米。与单条的商业街不同,环形放射状格局步行线路更为合理,景观效果更佳,商业网点分布更具特色,而且增加了商业铺面,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创造了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非一般商业街所能比拟。

1.3 统一规划形成整体风格

小公园环形放射状路网是在顺接原来路网结构的基础上经统一规划、全面改造而形成的。通过比较分析1925年“汕头新市街图”,1926年“汕头市改造计划图”(上图),1932年、1947年出版的“最新汕头地图”,可知小公园片区全面改造之前升平路、永平路经市政改建已初步形成,安平、居平、福平等一批道路是按规划拓宽小巷道或按规划选线新建而成的,国平路则是完全依照规划拆除旧屋而新开辟出来的。规划考虑在环形放射路网辐射的中心,也即今小公园亭一带设一广场,也都得以实现。现在保留下来的小公园的建设格局在抗战前已基本形成,是严格按照1926年版的汕头市规划实施的,其后再没有发生大的改造变动。

1929年国平路、安平路相继拆建后,当时在镇邦街营业的百货商南生公司抓住机遇于1932年在小公园中心位置建成了南生公司新址,其后不少资本家便围绕这一中心买地建商店,1934年12月在小公园的空地上建成了中山纪念亭,这里便逐渐形成热闹的商业街区。小公园能够在20年代末到抗战前夕全面建成,汕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是背景因素,而侨资在建设中起了主导作用,约占总投资的2/3,建侨房2000多幢,而且是成街成坊地进行建设,这是保证小公园能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地进行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

2 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风格

2.1 连续不断的骑楼空间

骑楼建筑是汕头旧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从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小小的汕头商埠共有19条街道崛起清一色的骑楼建筑。沿街骑楼建筑层数多为3~4层,构成了整齐划一的天际轮廓线,骑楼开间多为4~5米,进深2~2.5米,形成了不间断、全天候的骑楼街。连续不断的骑楼空间尤以小公园的安平路、国平路、居平路以及永泰路、商平路一带较为典型。 骑楼建筑是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建筑形式、建筑技术与汕头地区气候及当时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形成了将潮汕传统工艺特点与“洋楼”形式揉合为一体的多元复合骑楼。当时骑楼的设计突出了商住合一、遮阳挡雨、保护店面的功能,为各商家所广泛接受,得到迅速发展。这种中西合璧式骑楼,以其覆盖面广、装饰细腻、保护完整而称著于岭南,已成为汕头这座近代城市的历史见证和建筑文化特色。

2.2 比例协调的沿街立面

小公园沿街的骑楼多数是梁柱式骑楼,基本式样为三跨,中间跨较宽,左右跨较窄,立面处理大致为三段式,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窗与外墙面,顶层部分有拱券式凹阳台,上段为女儿墙和山花(上图)。

下段的骑楼列柱是以简化的欧洲古典柱式为主要特点,另外小部分为形态简洁的方柱。柱式的一般采取式样多变的爱奥尼柱头,而柱身为圆形,上细下粗,无凹槽,柱础为二级,薄圆盘加大方块。列柱高约3.5米,与骑楼建筑的进深2.5米的高宽比接近√2 ,比例恰当,尺度宜人。列柱与骑楼进深所围合成的灰色地带给室内外一个中介过渡的空间,一街、两面、底层架空的骑楼形式增添了街道的层次感。

中段是骑楼第二、三层(少数有四层以上)的外墙面。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这一部分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立面上我们可以找到西方建筑风格中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和古典主义的烙印,也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图案情调的修饰风韵。墙面的分割以竖向的方形壁柱和横向的凹纹饰线为主,同时配以既是变化多端、又是和谐统一的各种窗饰,并强调中央轴线的对称形式,富有韵律感。墙面基本采用一跨一窗形式,在骑楼转角等处,一跨两窗也较为常见,而一跨多窗比较少见。跨与跨之间和底层骑楼列柱相对应一般有薄壁柱分隔,层与层之间多数采用植物母题重复组合的饰线作过渡。

上段的女儿墙与山花是建筑轮廓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十分强调女儿墙的装饰性突出物,以拱形为主,其处理华丽考究,常见的是以植物为母题的大幅浅浮雕,也有以动物、人像、传说、山水作装饰,颇具特色,这类建筑广泛分布在靠近西堤的各条街道。另一种较为简洁朴素,基本以方形为单一母题,主要采用分段的镂空栏杆与多重线脚组成,重复创造出节奏感,靠近小公园中山亭的建筑较多采取这一种方式。

2.3 精雕细刻的装饰细部

汕头小公园骑楼,以其立面装饰的多姿多彩而见长。带涡卷的希腊爱奥尼柱头、罗马的拱券、精致雕饰的圆弧曲线、各种几何图案、花卉图案的浅浮雕等等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立面的细部装饰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窗户的装饰,临街的窗式大致有二种类型,一种是线脚简洁的窗框配以色彩丰富的玻璃镜片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冷暖色调相互间隔、对比强烈,并与贝灰砂结构为主的“灰色”墙面形成强烈的对照,成为小公园传统街区骑楼的特色之一。另一种类型的窗式主要突出窗框的装饰以及与墙面构成的比例关系,在玻璃窗外框的窗套、窗眉、窗台和窗下处,布置各式各样的花卉、动植物或古典卷草图案为题材的浅浮雕,这些浮雕美轮美奂、刻画细腻、栩栩如生,在比例和尺度上都与墙面的整体设计相协调,是小公园窗式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小公园建筑立面装饰的精华所在。

内街道建筑以住宅为主,以邻近西堤路的永安街、永兴街、吉安街、德里街和邻近中山亭的延寿直街、永和街这些内街建筑最具特色,体现的是潮汕民居建筑艺术与西洋建筑风格的统一,尤其在门套、窗户和凹阳台拱券的装饰上更显精致。内街建筑多数采用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形式,基本式样为三跨,中间跨一二层为内凹式拱券门套,顶层多数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其余为装饰考究的梁柱式外墙面,上段为女儿墙与山花(上图)。

3 多元复合的潮汕地缘文化

小公园是城市历史的缩影,在此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潮汕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工艺文化、音乐文化、华侨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特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汕头以通商开市,又以商贸兴市,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以小公园为代表的沿街小商业特色。潮汕人擅长于经商,汕头人精明、能干热情、勤劳的性格和精细小巧的铺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声名远扬的招牌构成了汕头传统商业文化的表征,同时也蕴含着重信义、讲信用、注重互利与长期合作的商业文化理念。 饮食在小公园店铺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字号食肆父退子继味道依然,福合埕牛肉丸、老妈宫“粽球”,西天巷蚝烙声名在外,与制式考究的潮汕工夫茶、色香味具全的潮州菜构成了人间美食天堂。 小公园建筑颇具艺术价值,除融合了西洋建筑风格外,还突出展示了潮汕传统的石雕、木雕、泥塑及嵌瓷等装饰艺术,老妈宫、存心善堂的建筑装饰便突出体现了这些特点,它们与潮绣、抽纱、陶瓷、麦杆画、花灯等工艺美术构成了潮汕工艺文化。

小公园一带聚集了汕头历史上的几大戏院,银宫戏院(今群众电影院址)位于镇平路,中皇戏院(今大光明电影院址)位于至平路,大观园戏院位于国平路,小公园更是举行露天戏曲表演的最佳地点。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歌册和舞狮、舞龙、灯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都曾在小公园得以广泛的应用。 小公园的建设与海外华侨息息相关,潮汕人的出洋史、奋斗史、名人轶事、红头船漂游、潮人会馆等内容都可在小公园找到痕迹,产生了一种归属氛围,成为全球潮籍侨胞永久的向往,也形成对一般旅游者的吸引。

潮汕宗教民俗化是其突出特色,建于1813年前后,1992年修复开光的升平路头老妈宫和关帝庙是我国沿海“以庙带市”民间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实例,成为汕头一个最重要的宗教旅游点。潮梅人士出洋先到妈宫拜别,老妈宫(含关帝庙)寄托着出洋华侨的乡土情结,也是民间诸神崇拜重要的朝拜地。

结语

小公园反映了汕头的历史变迁,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它不仅寄托着海内外潮人的乡土认同感,而且对于游客来说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不过今天的骑楼,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大多已陈旧破落,风采不再,如不加以适当的抢救和保护,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适逢其时,在汕头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设立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的议案,要求对保护区内有价值的特色建筑物和街道,分别实施必要保护。我们研究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其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去更好地了解小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为编制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和实施针对性强的有效保护提供充分的依据

以上为汕头传媒网为你整理的【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丨汕头居平路】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汕头传媒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更多新闻

• 汕头政务新媒体丨汕头市人民政府公众号 • 8月19日废纸、废钢、废铜、废铝、废不锈钢报价
• 山海湾城 自在市南丨青岛市南区文旅消费券来袭 • 汕头梵高光影艺术展在哪?(地点+开放时间)
• 汕头super live嘉年华音乐节门票在哪些景区有优 • 汕头油价今日价格最新调整(11月21日)
• 汕头政务新媒体丨汕头市人民政府公众号 • 8月19日废纸、废钢、废铜、废铝、废不锈钢报价
• 山海湾城 自在市南丨青岛市南区文旅消费券来袭 • 汕头super live嘉年华音乐节散场公交乘坐指南(

相关新闻

• 上海别墅降价上千万?房产中介:最近价格下跌了 • 电动阀门如何调整行程
• 狗狗为什么肛门腺发炎 • 2023年昆明异地社保转移流程来了 昆明社保转移
• 贵阳转移社保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2023年贵阳社保